肝病科普丨自身免疫性肝病合理用药定期复查

发布时间:2021-9-22

文本来源:肝胆相照一家人

文本加工:菊梅医生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导读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于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肝脏疾病,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三类疾病在治疗与随访方面也是各有特点。

1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免疫抑制剂治疗指征

所有活动性AIH患者,尤其是中度以上炎症活动的AIH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3ULN、IgG1.5ULN)需要治疗。急性(ALT和/或AST超过正常上限10倍)甚至重症(伴出凝血异常INR1.5),应及时启动免疫抑制治疗,以免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

2、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

①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

②泼尼松(龙)单药

③泼尼松(龙)先诱导治疗,后维持治疗

④其他保肝药物和预防副作用药物(如补钙等)

3、停用免疫抑制剂的指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免疫抑制治疗一般应维持3年以上,或获得生化缓解后至少2年以上。除完全生化应答外,停用免疫抑制剂的指征还包括肝内组织学恢复正常、无任何炎症活动表现。

4、复发及处理

血清转氨酶水平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伴血清IgG和/或γ-球蛋白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时,可明确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复发。

停药后复发是AIH的临床特点之一,临床缓解至少2年的患者在停药1年后有59%的患者需要重新治疗,2年后为73%,3年后高达81%。停药后第一次复发患者应按初始治疗方案重新治疗,2次以上复发者建议以最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

2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

1、治疗方法

熊去氧胆酸(UDCA)是被国际指南推荐用于治疗PBC的药物,应长期服用,停药或大幅度减量可导致生物化学指标反弹和临床疾病进展。熊去氧胆酸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包括腹泻、胃肠道不适、体质量增加、皮疹和瘙痒加重等。有肝脏酶学异常的PBC患者,无论其组织学分期如何,均推荐长期口服熊去氧胆酸,推荐剂量为13~15mg/kg/d,分次口服。

2、常见症状治疗

①皮肤瘙痒:消胆胺是治疗胆汁淤积性疾病所致皮肤瘙痒的一线药物。其推荐剂量为4~16g/d,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胀、便秘。消胆胺影响其他药物(如熊去氧胆酸、地高辛、避孕药、甲状腺素)的吸收,故与其他药物的服用时间需间隔4h。

②干燥综合征:停止吸烟、饮酒,避免引起口干的药物,勤漱口、避免口腔念珠菌的感染,对于干眼症的患者首选人工泪液。

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确诊PSC患者,可尝试使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但不建议给予大剂量UDCA治疗(超过28mg/kg/d)。对于主胆管显著狭窄、伴有明显胆汁淤积和(或)以胆管炎为主要症状的PSC患者,可行ERCP球囊扩张治疗以缓解症状,严重狭窄患者可采用短期支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PSC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优先考虑行肝移植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zdgq.com/jgzl/1290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甲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