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自己上次下厨是什么时候吗?时代的快速发展让忙碌的人们下厨的时候越来越少。 现在的餐厅、外卖、方便食品、自动售货机等基本上都能满足人们吃饭的需要既美味又方便。而自己做饭的话还要买菜还要收拾餐具太过麻烦。 烹饪实际上也是一项“长寿技巧”。一份由《PublicHealthNutrition》刊登的群组调查显示,经常在家里下厨的人寿命更长。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者们调查了位受试者,他们中有将近半数(43%)从来没有烹饪过;每周1-2次占17%;一周3-5次的人占9%;超过5次的人有31%。 烹饪与不烹饪相比,烹饪可以明显减少死亡率,烹饪次数越多死亡率就会越低。一周5次以上的烹饪可以减少50%的死亡率。 即便调整了身体功能,认知功能,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下,做饭的次数依然和死亡率的下降有着明显的关系。 调查显示:一周1至2次烹饪,死亡率降低29%。一周3到5次烹饪,死亡率降低41%。一星期烹饪5次以上的人,死亡率降低了53%。 一项严格的科学研究需要掌握各种变量,怎样才能得出烹饪与死亡率有没有关系? 这项调查包括了社会经济地位,健康行为,烹饪频率,身体功能,认知功能,营养知识,外出就餐习惯,食品和营养摄入结果显示,一星期烹饪5次以上,死亡率下降40%。 而且调查结果显示,经常下厨的老人死亡率也会降低这与饮食的选择和健康程度的提高有一定关系。 1.外出用餐与在家用餐相比较明显粗杂粮、蔬菜消耗明显减少,肉类消费大幅增加,油盐超标,增加肥胖、高血脂等危险。 2.外出用餐时公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并且不是所有的餐具都是清洁的,这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甲肝等传染病的危险。 3.饭后起床做些家务活,实际上也是一项锻炼 根据数据,洗碗、收拾餐具,一小时大约要消耗千卡,拖地千卡,清扫千卡,甚至把垃圾倒掉,也是-千卡。 在放松的锻炼过程中,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有助于消化。而在吃完饭之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的人,则更有可能患上肥胖症。 4.健康的原料精心挑选 在家里亲自下厨,营养和卫生是挑选材料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外出用餐有很大不同;餐厅在选择食材的时候,最看重的就是成本只有在价格允许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到食材的营养价值。 如果亲自下厨,可以确保原料新鲜、干净,并能确保原料的质量。比如烹饪所用的植物油和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都是安全卫生的。 但在外面的餐厅里,也许所有的食用油都是便宜的转基因大豆油,或者你食用的都是被重复利用的油。 并且烹饪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加活跃,有时还能起到一种很好的身心愉悦的作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于年发表了11份关于烹调对心理的影响的报告。 结果显示:由于烹调需要将认知、身体和技巧结合起来,因此烹调不仅能改善人的不良情绪,使之积极乐观起来,还可以增强自信心。 《柳叶刀》医学期刊历时7年跟踪调查发现,做饭、洗碗等家务活就像运动一样,有助于防止心脏疾病,减少死亡率。 另外,有调查显示男人干家务活的优点多于缺点。多个调查结果表明“做家务”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对多位年龄在63-99岁之间的白人,非洲裔和拉丁裔美国妇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那些几乎不运动的参与者相比,那些每天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叠衣服、拖地等30分钟的参与者,他们的死亡率会下降12%。 这项研究的人说,即使在做家务活上的运动量少于正常锻炼的量,那也比躺着不动的要好。 中国医院的研究人员,对中国城镇的13,名35-78岁的男性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群更易得糖尿病,撸起袖子多干点家务活有助于防止糖尿病。 在考虑了年龄,高血压,吸烟,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家族史之后,与从来不做家务的人比较: 每日做家务少于2个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会下降20%;每日做2小时以上家务的人,患病几率减少40%;多干家务活也可以明显改善身体患疾病的概率。 烹饪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吃。在烹饪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能够提高人们的价值和快乐。而且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也能增进彼此的感情,让他们的心情变得更加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