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

发布时间:2014-4-18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呈全球性分布,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多发。起病急骤,前驱期1-5天,发热,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继而出现明显乏力,厌油食,恶心,呕吐等,常被误诊为"胃炎"。故有人总结为:感冒加胃炎,警惕是肝炎。随后眼黄,尿黄如浓茶。确诊甲型肝炎首先应检查病毒学指标:(1)抗-havigm:黄疸出现时即可测出,其出现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异常的时间一致,1-2个月后抗体滴度和阳性率下降,3-4个月基本消失。是甲肝早期诊断的主要指标。但个别病人病初阴性,2-3周后方检出阳性。所以临床疑诊甲型肝炎,而抗-havigm阴性,应重复1-2次,以免漏诊。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此项试验灵敏度高,且简便快速。(2)抗-havigg 在急性期后期和恢复期早期出现(igm开始下降时,igg逐渐上升。)属保护性抗体,可保护人体不再次感染。故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易感人群。此外,粪便中hav的检测和血清甲肝核糖核酸(havrna)亦有诊断价值,但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zdgq.com/cbtj/1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甲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