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生肝病患者还在做常规防癌检查你一定

发布时间:2021-11-26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80130/6032498.html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当前检测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但甲胎蛋白正常,就一定高枕无忧吗?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球一半新发肝癌在中国。肝癌患者诊断时多已处于中晚期,总体5年生存率低,仅11.7%~14.1%[1]。若能够早期诊断,且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因此,实现早期筛查与诊断对于肝癌的有效治疗和预后改善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肝癌早筛,公认的筛查指标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及肝脏超声。上世纪80年代,甲胎蛋白检查就被用于常规体检中肝癌的筛查,帮助不少患者在早期发现了肝癌,提高了肝癌手术根治率。但对于肝癌高危人群来讲,是不是甲胎蛋白检查没有异常就可以高枕无忧呢?如果真这样想,可能就大错特错了!

临床真实案例

三次肝癌常规筛查无异常,却被确诊为肝癌

今年62岁的谢先生,患有慢性活动性乙肝肝炎、肝硬化多年。因担心病情进展恶化为肝癌,多年来一医院的路上。

年,谢先医院就诊。在钱主任的介绍下,谢先生及其家人了解到当时正在开展的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子项目——“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PreCar)”,因为谢先生病情符合项目入组标准,谢先生当即申请加入项目进行肝癌早筛。

1

入组项目,莱思宁检测提示患癌高风险,常规检测结果正常

年11月,谢先生入组PreCar项目,接受了该项目科研成果——莱思宁肝癌早期检测,检测结果提示患癌高风险。但血清学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的检测结果均正常;入组前的B超、上腹部CT平扫等检查,均未发现肝癌。

2

第二次访视,莱思宁检测依旧提示患癌高风险,常规检测结果正常,增强MRI显示未转癌

年6月,第二次访视。谢先生的莱思宁检测依旧提示高风险。按照钱主任的建议,预约核磁和其它指标检测。一个星期之后,谢先生做了甲胎蛋白(AFP)和糖类抗原(CA)检测,检测结果均为正常;增强核磁共振验证,结果显示没有转癌。

3

第三次访视,AFP与CA指标仍正常,确诊肝癌

年1月,第三次访视。谢先生的甲胎蛋白(AFP)和糖类抗原(CA)指标仍然正常。4月,谢先生再次做了增强核磁共振验证,结果显示“肝Ⅵ段下腔静脉旁占位,肝细胞肝癌首先考虑,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

同月,医院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并进行了组织病理检测,诊断结果显示为:(右叶)肝细胞肝癌伴梗死,患者状态转为肝癌,数量1个,直径约2公分。

现,谢先生预后良好。

从上述谢先生的就医经历不难看出,前后三次甲胎蛋白(AFP)检测,均显示正常。而第1次和第2次的莱思宁检测却为谢先生提供了患癌高风险的预警,正是这一预警,让他后续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多项检测,也让他在早期发现了肝癌病变并及时接受手术治疗,从而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不难想象,假设谢先生未接受莱思宁检测,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手术时间,后果不堪设想。

警惕!甲胎蛋白正常也有可能患有肝癌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在胎儿的血液中有比较高的浓度,出生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开始慢慢下降。到了成年之后,甲胎蛋白的含量是非常低的。

既然甲胎蛋白是胎儿肝脏合成的糖蛋白,那它为什么会被作为肿瘤标志物呢?

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因为存在肝细胞不断新生,未发育成熟的肝细胞或者低分化肝细胞可产生甲胎蛋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甲胎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

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常常在很多肿瘤患者的血液中有比较高的浓度,特别是肝癌患者,甲胎蛋白诊断各期HCC灵敏度58.6%~77.5%,特异度80%~97.4%,而诊断早期HCC的灵敏度为45.3%~62%,特异度为87%~93%[2]。临床研究显示,大概60%-70%左右的肝癌患者,都有甲胎蛋白的不同程度升高。

那么问题来了,也就是说有30%-40%左右的肝癌患者[2],甲胎蛋白检测可能是正常的。这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肝癌很小而产量少,或者虽然肿瘤较大但分泌延迟,也可能根本就是不分泌甲胎蛋白的肝癌患者。这部分患者很可能因为甲胎蛋白检测正常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不容忽视的肝癌早筛,建议增加这项检查

鉴于目前我国肝癌常规筛查效果不理想,检出率和早期诊断率相对偏低,开发更为精准的早期甚至是极早期肝癌筛查手段对我国肝癌的有效防控意义重大。

年,由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医院、医院以及和瑞基因,联合全国近二十家单位共同发起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PreCar)。

目前和瑞基因基于PreCar项目的研究成果,已成功推出莱思宁肝癌早筛技术。该技术作为迄今为止国内临床领域区分肝癌和非肝癌人群更准确的早筛基因检测技术。它仅需10mL外周血,即可提前6-12个月筛查出极早期肝癌患者。

如上述案例中的谢先生,就是前后三次甲胎蛋白(AFP)检测均为正常,而在莱思宁的检测下,提前发现了肝癌早期病变。

在此,我们温馨提醒患有病毒性肝炎、各种肝硬化患者、过度饮酒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等肝癌高危人群,一定要做到每6个月做一次肝癌筛查,除常规肝癌筛查项目外,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可进行莱思宁检测,以便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来源:

[1]ALLEMANIC,MATSUDAT,diCARLOV,etal.Globalsurveillanceoftrendsincancersurvival-14(CONCORD-3):Analysisofindividualrecordsforpatientsdiagnosedwithoneof18cancersfrompopulation-basedregistriesin71countries[J].Lancet,,():-.[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37(3):-.

-END-

推荐阅读

学术成果

CellResearch发表肝癌早筛临床研究成果HIFI技术获国际权威认可

2-20

患者故事

乙肝8年,抗癌成功,2个决定让他获得一次肝癌早诊早治的机会!

2-5

点“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zdgq.com/yhbj/13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甲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