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作者:杨瑞锋,陈红松,鲁凤民 作者单位:医院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仍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当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口服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等高耐药屏障的一线核苷(酸)类似物为主,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然而当前临床实践中,在启动治疗、监测疗效及判定停药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困难或争议。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精准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灵敏、特异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及对其结果的科学解读。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核酸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是我国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主要病因。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展HBV疫苗新生儿普种以来,我国一般人群的HBV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率已降到5%左右,但由于既往感染者众多,现有慢性HBV感染者仍有万人[1]。目前,我国每年CHB死亡人数超过30.8万,而诊断率仅为19%,治疗率仅为10%~11%,达成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年“全面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安全威胁”的目标仍任重而道远[2]。当前,治疗CHB以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替诺福韦(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TDF)和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alafenamide,TAF)等一线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analog,NUC]为主,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阻滞CHB向肝硬化和HCC发展,但在启动治疗、疗效监测及停药判定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困难或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