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黄疸型肝炎,是指肝炎伴有黄疸,并不能说明是什么类型的肝炎,如果是病毒性肝炎的话,是有传染性的。比如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及戊性病毒性感染,都是有传染性的。有的是普通的非传染性肝炎。 黄疸型肝炎可由很多病因引起,如果是由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因素引起的,这种情况黄疸肝炎是没有传染性的。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疸肝炎则具有传染性的。而黄疸肝炎的传染性与肝炎的种类和病程发展有关,与黄疸没有相关性。 目前明确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共5种……甲肝、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进食)传播。 甲肝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4周内的粪便具传染性,以发病前5天至发病后1周最强,发病早期的血液中亦存在一定数量的病毒。唾液,胆汁及十二指肠液亦有传染性。 丙肝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主,母婴传播不如乙肝多见。 而乙肝、丙肝、丁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中(汗、唾液、泪乳汁、羊水、阴道分泌物、精液等)。 乙肝、丁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输血、血制品、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母婴垂直传播、生活密切接触和性接触等。 乙肝急性患者自发病前2~3个月即开始具有传染性,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乙肝表面抗原(+)的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中凡伴有乙肝e抗原(+),或乙肝核心抗体IgM(+),或血清中乙肝病毒聚合酶-HBVDNA(+)者均具有传染性。 戊肝以潜伏末期和发病初期粪便的传染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