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途径认识预防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肝炎病毒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肝炎病毒在慢性肝炎病人的肝脏内进行复制防治,导致肝脏细胞炎症,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纤维化,在部分病人中,久而久之导致肝硬化的发生,甚至发展为肝癌,最终死亡。 不同的肝炎病毒传播途径是不同的: “粪—口”传播,即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或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而引起感染。经“粪-口”传播的肝炎病毒有: 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甲型肝炎,以肝实质细胞损伤为主的常见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戊型肝炎病毒(HEV):常引起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发展为肝衰竭,乃至死亡。此外,输血、母婴传播和人畜交叉感染也是戊型肝炎病毒重要的传播途径。 如何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2.肉类、海产品等应彻底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 3.餐具等应经常消毒; 4.接种甲肝疫苗、戊肝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乙型肝炎,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症状,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HCV):可造成急、慢性肝炎性感染。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人体先感染HBV才能感染人体,易导致乙肝病人病情加重,发展为肝硬化。 如何预防: 1.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2.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容易被血液污染的用品; 3.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 4.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 5.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根本措施。 内容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