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出现了肝医院进行检查后才发现自己患有肝病,得了肝病到底该怎么治呢?不少人治来治去却还是没能摆脱病情发展严重的厄运,这也让很多人觉得医治肝病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细节决定成败,其实肝病患者在治病上和生活上注意一些细节,那么对肝病的治疗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中医在肝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 肝病主要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等多种肝病,是一种常见的且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很多人纳闷为什么会得肝病呢?一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病毒、细菌等,其中以肝炎病毒最为重要;二是药物和毒物的损害;三是营养不良和嗜酒,由于营养缺乏所致的肝脏损害已渐减少;四是代谢异常,由于肝脏是物质代谢的中心,任何一种物质代谢都与肝脏密切相关,如胆色素代谢异常可致黄疸、脂肪代谢异常可致脂肪肝等。五是自身免疫,现代的人生活方式改变有很大影响。 调治肝病注重细节很重要 很多肝病患者最初患病不重视,直到发展到肝硬化才重视,又或者是导致了肝癌后悔不已,其实,早发现、早治疗是每个人都必须知道的,也是最重要的细节,其他还有谨慎选择药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定期复查等,目前西医治疗的药物各种各样,很难做到个性化定制,这让很多患者在肝病治疗过程中困难重重,俨然一副“持久战”的样子,因此,很多患者转而尝试中医的治疗,那中医是如何保证疗效的呢? 中医调治肝病,临床用药除与其他脏腑疾病用药一样应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等共性原则之外,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学特点与发病规律,用药的原则与方法亦往往具有独到之处,一是顺应肝的生理病理特点,二是符合肝病的发病规律,三是整体宏观辨治与局部微观用药相结合,四是避免用药的盲目性,五是避免应用肝毒药物。 古人有言“肝无补法,顺其性而谓之补”,我们之所谓顺其疏达之性就是指顺应肝喜调达之性,适应肝恶抑郁而易抑郁之病理特征,在肝病治疗中善用疏达之法与解郁之药,顺势引导,最终使肝气调畅,从而恢复其自然生性,解除其气机郁滞的病变状态,以利于整个疾病的康复。广慈中医门诊临床所见,几乎所有急慢性肝病均可见到肝气郁滞的临床证型,出现两胁撑胀、腹胀纳呆、烦躁易怒等,即可用疏达之法,投解郁之药。 肝以血为体,主藏血而濡养头目及四末,肝体原本是柔润的,但是在肝病中伤其柔润之体的因素却不少,如肝火易升、肝风易动、肝阳易亢的病理特征均可造成肝阴不足、肝血亏耗;急慢性肝病中湿热内阻、肝气郁久化火也可导致热盛伤阴,造成肝之阴血亏虚;肝体失柔,还可以因于他脏受累,如肝病日久,伐中州,脾气虚弱则使肝失敦阜之培,盗母气以耗肾水又使水不涵木,肝体因之而躁急;此外,久投疏达辛燥之剂,亦易使气阴耗伤。由此可见,临床上以肝体虚实而言,总以亏虚为主,在治疗上养肝血、益肝阴、滋肾水诸法皆为适其柔润之体。 重视宏观调控,兼顾脏腑气血肝病临床用药除上述顺其性、适其体、顺应肝本身的生理病理特性之外,还应充分认识肝易动难静、善干他脏的特点。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上协调统一,必然导致病理上的互相影响,肝病尤其如此。古人有“肝为万病之贼”“诸病来自肝”等说,实践证明是非常符合临床实际的。在一些肝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可对脏腑气血产生广泛的病理影响,引发一系列复杂的证候,在用药时应详细分辨肝病影响所及何脏何腑、在气在血、病机如何,而采取不同的治法与方药。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58岁的理发师王女士,因被确诊肝硬化找到了广慈中医,究其原因还是5年前黄疸没治好,当时检查排除了病毒性肝炎,但黄疸原因一直不清,当地医生建议完善肝穿刺,但王女士拒绝了,经过治疗后黄疸消退出院,然而两年前又因黄疸再次住院,她当时无奈接受肝穿刺活检,明确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曾口服激素治疗,但出院后未坚持及定期复诊,今年1月份开始出现腹胀、乏力,到医院检查明确为“肝硬化”。 在病友的推荐下找到了广慈中医,经过全方位诊断,综合分析,免疫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累及肝脏的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均可进展为肝硬化。最后个性化定制了中医治疗的方剂,王女士坚持按医嘱服用,定期反馈情况,一个月就看到了效果,腹胀、乏力减轻,三个疗程下来,不适症状逐渐消失,继续巩固一个疗程,到医院复查发现肝硬化被逆转了,相信难缠的肝病很快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