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001/95866.html 临床中,在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时,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其阳性率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中最高的,并且单项抗-HBc阳性率也较高。单项抗-HBc阳性说明什么呢?患者应如何管理? 医院学会肝病专委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国青年肝病医师论坛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应邀以“单项抗-HBc阳性:意义及管理”为题,从定义、流行率、乙肝再活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分类,以及患者管理五个方面展开阐述,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单项抗-HBc阳性是指HBsAg和抗-HBs阴性,抗-HBc阳性(或IgM,或IgG),HBVDNA阴性。确证单项抗-HBc阳性流程见下图: 图1.确证单项抗-HBc阳性流程 单项抗-HBc阳性的原因有如下四种: ①假阳性:特别是在HBV流行率低的人群,但假阳性率一般在10%以下;②HBV康复早期,抗-HBs尚未出现,可抗-HBc阳性;③HBV康复多年后,抗-HBs消失,但抗-HBc仍阳性;④HBV康复但因免疫抑制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不产生抗-HBs,但抗-HBc阳性。 单项抗-HBc阳性的流行率高低与地区HBV流行率、年龄和人群特点有关,请见表1。 表1.不同地区、年龄和人群单项抗-HBc流行率 表2.我国不同年龄组人群单项抗-HBc流行率 单项抗-HBc阳性者乙肝再活动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病毒因素和免疫抑制治疗药物三个方面,详见图2。 图2.单项抗-HBc阳性者乙肝再活动的危险因素 (引自MorettoF,etal.JClinMed,,9(1).pii:E.doi:10./jcm9010) 单项抗-HBc阳性患者乙肝再活动的风险可分为高、中和低三类,见表3。 表3.单项抗-HBc阳性患者乙肝再活动的风险分类 (一)检测 接受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前,每例单项抗-HBc阳性患者均须进行HBV血清学检测,如第一次检测阴性,需复测;如单项抗-HBc阳性,为排除假阳性,需作第二次检测;为确定是否产生抗-HBs,需在首次检测后1~3个月再次检测抗-HBs;如未出现抗-HBs,需定量检测血清HBVDNA,以确定是否为隐匿性HBV感染。 (二)管理流程 单项抗-HBc阳性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时的管理流程见图3。 图3.单项抗-HBc阳性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时的管理流程 (三)乙肝疫苗免疫 单项抗-HBc阳性者接种乙肝疫苗后,其免疫记忆应答率为7%~46%;总免疫应答率为60%~89%(见表4)。 表4.单项抗-HBc阳性者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应答 1.单项抗-HBc阳性是指HBsAg和抗-HBs阴性,抗-HBc阳性(或IgM,或IgG),HBVDNA阴性; 2.单项抗-HBc阳性的流行率与地区、年龄和人群类型有关,乙肝流行率高的地区、年龄大和高风险人群,其单项抗-HBc阳性流行率高; 3.单项抗-HBc阳性患者乙肝再活动的风险可分为高、中、低三类; 4.单项抗-HBc阳性患者接受长期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时的管理包括检测、抗病毒预防和乙肝疫苗免疫。 END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