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40903.html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秉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中医药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难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及转归。《金匱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虚劳的原因及各类症状,对五劳、六极、七伤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金元以后,许多医家对虚劳的理论认识及临床治疗都有较大的发展。如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明代张景岳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李中梓《医宗必读》强调脾、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对虚劳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及护理均有较好的论述。清代的《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是研究虚劳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可统称之为虚劳,肝病迁延日久,消磨人体正气,特别是到了肝硬化阶段,阴阳气血津液多有损耗,参考传统中医对虚劳病证的治疗,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肝炎的治疗中不能不涉及虚证及其治疗的问题。中医所谓四大证中的“痨”,包含广义的“劳”,即虚劳、虚损。狭义的“痨”主要指各类结核病,尤以肺结核为多。 慢性肝病自然进入虚劳虚损的范畴。但有它的治疗特点。从肝病的整体来看,初期不宜盲补,后期不宜太清。用补的曲线随着病情的发展日益向上;用清的曲线则是日益向下。清与补是相对而行的。 在临床上,出现虚寒证的预后好于虚热证。气虚证的预后好于血虚证和阴虚证。换言之即:毒热之象越重就越不好。可见,后期肝病治疗中如何有效地防治其热象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清其余热,如何保其真阴和如何燮理其阴阳,使之正气不为药物重伤,维护阴液以制止其虚热,从而使病情得以相对稳定的过程。这与阴阳理论中阴寿阳夭,阴缓阳急的论点以及一捧稻草的燃烧与一灯如豆的燃烧等物候现象似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非常值得深思。 在具体的临床运用中,当时时以护阴清热为念,勿使药物过于辛燥,过于苦寒和过于通利。常选用的药物有芦根、石斛、山药、百合、天冬、麦冬、玉竹、天花粉、紫河车、地龙、白僵蚕、知母、川贝母、浙贝母、女贞子、枸杞子、当归、茯苓、猪苓、黄精等滋阴养血中的平和之品为主。生地、熟地宜慎用或少用,或避其滋腻;益气药物中宜选用灵芝、生黄芪为主,慎选人参、西洋参或党参,或免其燥烈。有阳气虚者,可适当选用少量之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或海马、海龙等助其元气。取“少火生气”之意,避“壮火食气”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