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科普丨乙肝患者需要终身吃药吗一起来看

发布时间:2021-9-16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4458.html

来源:菊梅医生

作者:菊梅医生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导读

周先生今年34岁,7年前发现乙肝“大三阳”,HBVDNA为3.5*IU/ml,肝功能不正常,B超显示肝脏有轻度的纤维化,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很快稳定了下来,平时可正常工作、生活。2年前,周先生在医生的建议下加用了干扰素治疗,结果疗效非常明显,治疗1年后HBsAg也转为阴性,达到了停药目标,也去掉了长期以来周先生的一块心病。

周先生是幸运的。但是,由于目前还没有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还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不能停药。那么,慢性乙肝为什么要长期治疗?怎样才能获得临床治愈,达到安全停药?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临床治愈治疗?

1

乙肝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局限性

慢性乙肝抗病毒药物包括两大类,注射用的干扰素以及口服的核苷(酸)类似物。

与干扰素相比,核苷(酸)类似物种类较多,适用范围广泛,使用方便安全,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控制疾病进展,因此,目前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选择口服药物治疗。

乙肝病毒在自我复制时,需要合成自己的核酸,而核苷(酸)类似物是一种化学结构类似于嘧啶核苷酸的药物,是被安排到人体内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乙肝病毒在繁殖自己的后代时会误把它当做核酸原料加以利用,结果造成乙肝病毒核酸的合成中断,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大大减弱了乙肝病毒的战斗力。

但是,口服抗病毒药其实并不是杀病毒药,它们只能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却不能攻击乙肝病毒复制的司令部—cccDNA。

2

乙肝病毒的复制元凶—cccDNA

cccDNA是乙肝病毒复制的种子,潜伏在肝细胞中,能够提供病毒复制最原始的模板,是造成乙肝病毒慢性持续感染的元凶。

遗憾的是,目前的治疗手段难以将cccDNA彻底清除,这是慢性乙肝难以彻底治愈、不能轻易停药的根本原因。

只要cccDNA还存在,如果擅自停用口服抗病毒药,乙肝病毒就会伺机而动,利用这些cccDNA模版,重新启动复制环节,再次复制乙肝病毒,这时抽血检查就会再次发现乙肝病毒。

所以,抗病毒治疗停药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HBeAg或HBsAg的血清学转换,而且服药时间足够长,也要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停药,停药后也要定期复查,防止在机体免疫力发生变化的时候,乙肝病毒又卷土重来。

3

乙肝临床治愈,让停药成为可能

乙肝临床治愈,也叫功能性治愈,是指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sAg和HBVDNA持续检测不到,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

临床治愈是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能达到的理想目标,也意味着停药后乙肝不易再复发。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大部分来自于母婴垂直传播。由于婴幼儿期机体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对侵入机体的乙肝病毒还缺乏识别和抵抗能力,让乙肝病毒在机体内安营扎寨,复制繁衍,演变成慢性乙肝。

乙肝病毒的感染和转归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密切的关系。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抗击病毒,是获得更好治疗疗效的关键。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它的优势是能够促进乙肝五项中HBeAg和HBsAg的血清学转换,达到长期抑制病毒的作用,让乙肝停药获得可能。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口服抗病毒药物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可以提高乙肝临床治愈率。研究数据表明,单纯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或者单用干扰素,获得临床治愈的几率分别为0~3%,3~7%,而两类药物联合使用获得临床治愈的几率可超过20%。

4

怎样提高乙肝临床治愈率

目前使用的两类乙肝抗病毒药物各有优缺点,疗效也不一样。

核苷类药物的优点是口服方便,安全,而且抗病毒的疗效确切,治疗后HBVDNA下降比较快,容易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但是它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大三阳变成小三阳的比例少,而且停药以后复发的比较多。

干扰素类不仅有抗病毒作用,同时也有免疫调节作用,它的优点体现在有比较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就是我们说的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并且有效后疗效会比较持久,当然它有缺点,比如说疗效有限,用药不方便,不良反应多等。

所以两类药物各有特点,各有不同适合人群。正确认识各自的作用和优势,合理联合用药,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得临床治愈的机会。

5

把握用药时机,提高临床治愈率

一般认为,年龄相对年轻(包括儿童、青少年)、基线高ALT水平(2~10倍正常值上限)、低HBsAg水平的患者治疗后更容易获得更好的疗效。例如在治疗过程中,基线HBeAg阴转,且HBsAg<IU/ml的患者治疗48周时HBsAg阴转率较高(22.2%~26.5%),而HBsAg≥IU/ml的患者HBsAg阴转率较低(1.6%~3.8%)。

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速度越快,提示治疗应答好,更易于获得临床治愈。如治疗第12周或24周时HBsAg<IU/ml的患者最有可能获得HBsAg阴转(48.9%~77.8%)。治疗基线HBsAg≥IU/ml,治疗12周和24周HBsAg下降≥1log10IU/ml,也可实现HBsAg阴转。

临床上,医生会依据血清HBVDNA、ALT水平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同时需结合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

高病毒血症和病情活动、疾病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高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药品价格更加惠民,以及对抗病毒治疗认识的改变,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也相对放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选择个体化、合理的治疗方案,争取达到最好的疗效。

追求乙肝临床治愈,已经成为目前公认的慢乙肝理想治疗终点。实现乙肝临床治愈,不但可以大大改善疾病的长期预后,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发生风险,而且可以让更多的患者安全停药,摆脱长期服药的烦恼。另外,治疗一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要想达到好的疗效,医生的经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医患良好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zdgq.com/yhbj/1288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甲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