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使用他汀种类是否影响肝细胞癌发病率或死亡率,目前还不清楚。目的
评估全国病毒性肝炎人群中使用亲脂性或亲水性他汀与肝细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设计
前瞻性倾向得分匹配队列研究入选对象
年至年,瑞典注册。倾向得分匹配队列位成年人,其中位服用他汀类药物(位亲脂性他汀、位亲水性他汀),位未服用他汀。方法
登记确认的肝细胞癌发生时间。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被定义为≥30累积限定日剂量(cDDDs)(注释:他汀每日药物剂量×定义的天数)。结果
与匹配未服用他汀者相比,服用亲脂性他汀者10年肝细胞癌风险更低(3.3%vs8.1%;aHR0.56)。服用亲水性他汀者不显著(8.0%vs6.8%;aHR0.95)。亲脂性他汀与肝细胞癌风险的负相关似乎与剂量有关。与未服用他汀者相比,亲脂性他汀≥cDDDs的10年肝细胞癌风险最低(8.4%vs2.5%;aHR0.41)。10年死亡率上服用亲脂性他汀(15.2%vs7.3%)和亲水性他汀(16.0%vs11.5%)均降低。结论
在这个全国性的病毒性肝炎队列研究中,服用亲脂性他汀类与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有关。没有发现亲水性他汀与降低肝细胞癌风险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亲脂性他汀治疗能否预防肝细胞癌。患者怕他汀伤肝,而这一队列匹配研究却发现慢性肝病(乙肝和丙肝)患者口服他汀有益(延长10年生存率),亲脂性他汀还和肝细胞癌发生率低(减少44%)相关。尽管相关不一定是因果关系,面对大量的乙肝和丙肝患者,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已有数据表明他汀类药物与提高慢性肝病的生存率、和降低慢性肝病的肝细胞癌发生风险有关,但是服用哪些他汀类及多少剂量还不清楚。美国的回顾性数据和最近东南亚的大型队列研究表明,亲脂性他汀(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具有持续的益处。亲脂性比亲水性他汀更好有以下几个机制。1、临床前研究表明亲脂性他汀类比亲水性他汀更能预防病毒复制,增强抗病毒治疗和刺激抗肿瘤免疫。2、亲脂性他汀可以通过细胞膜被动吸收到细胞中,而亲水性他汀类则需要载体介导运输,在严重肝纤维化的患者这种运输能力下降。3、亲脂性他汀发挥稳定的抗肿瘤作用,包括能诱导G0/G1细胞周期暂停,抑制Ras/Raf/Med/ERK信号传导,触发凋亡。Medscape网站的评论还说到,“当我们想到越来越多的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酒精性脂肪患者,他汀类药物在这些人群中可能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预防药物,因为可能会产生一箭双雕的作用。”原文:DOI:10./M18-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