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未结束,就餐习惯要改善应提

发布时间:2025/1/15

自古中华民族都能够在危机中成长,这一次也不例外。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国餐饮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流传几千年的用餐文化也急需一场重要的变革。过去,常常一家人各拿着自己的筷子,夹着一个盘子的饭菜,这样的场景十分常见,甚至到今日很多人也觉得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这样的餐饮卫生却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疫情期间,很多家庭成员患病,甚至很多亲人同时离世。而这种家族确诊病例,恐怕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外,“私筷”使用,共夹一盘菜兴许也是“祸根”之一。这样的悲剧让人痛心,但是我们除了心痛外,也应该反思。近日,在全国多个城市,就发出了多种形式的倡议,呼吁人们使用“公筷”就餐。而曾经非典过后,“分餐”、“公筷”的呼声出现过,只是很快就消失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这其中除了人们觉得不习惯外,还有一个极大的原因就是在中国人潜意识中,觉得使用“公筷”显得人与人之间的“生分”。正是这种文化土壤,让“分餐”、“公筷”就餐很难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延绵不息。然而,我们常说:人不可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三次。推行“分餐”、“公筷”就餐需要我们打破原来的餐饮文化,改变我们的传统认知,才能建立新的习惯。当“分餐”、“公筷”就餐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习惯,那么原本感觉到的麻烦也就会荡然不存,而且需要从孩子培养,大人要以身作则。西方的分餐制,让许多病不能在家庭中轻易地传播,而中国当下的用餐方式极易将细菌等疾病以用餐的方式传染给自己的亲人与朋友,尤其是“私筷乱夹菜”,这样司空见惯的行为,曾经代表着善意和亲近,可是这样的举动却可能让疾病在家庭传播。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甲肝、戊肝、手足口病、伤寒等等。当然,除了推行“公筷”就餐外,还要推行“分餐制”和“自助餐”模式,这不仅仅有利于疾病的控制,还有利于节俭粮食。在中国,红白喜事也是最为常见,也流传了几千年,其中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而其中的卫生安全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甚至需要我们行动起来改变,减少疾病的传播可能。简单地来说,以“公筷”为基础,在家庭用餐上实施“分餐制”,而在大型活动中实施“自助餐”模式,这样既可以保证饮食的安全,也可以保证不浪费粮食,实现全面的饮食方式改变。对于传统饮食方式改变,不仅仅是关乎面子的事情,更是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的事情。或许,经历了这场疫情后,人们不希望这样的公共事件再次发生,那么就应该从自己做起,做出改变,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这也是为了家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zdgq.com/jgzl/1574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甲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