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中甲肝、戊肝均与“吃”密不可分,患者大多是吃出来的肝炎。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即病人粪便、血液中的肝炎病毒通过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其次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常常是引起暴发流行的原因。在农村,散养的鸡、鸭、猪、牛羊的粪便而造成较差的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及不良的卫生习惯,使农民朋友非常容易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患上甲肝或戊肝。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甲壳类、虾类或蟹类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中转站”,食用时未煮熟就有可能导致甲肝和戊肝发生。时下年轻人中流行的生吃肉类、生鱼片、海鲜等给甲肝病毒、戊肝病毒传播带来可趁之机,我市甲肝、戊肝发病率高于全省水平。 甲肝疫苗应用前,甲肝发病以青少年为主,近年来随着疫苗广泛应用,我市甲肝年发病从年的1.4万例下降到目前的几十例,儿童甲肝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主要集中在成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与男性长期饮酒、吸烟等生活习惯加重肝脏负担有关。近期我市有外来流动儿童未接种甲肝疫苗发病的报告。 戊肝病毒是已知的病毒性肝炎中发现最晚的病毒,公众普遍缺乏对戊肝病毒的认识,近九成烟台市民未听说过戊肝,戊肝的危害被严重低估。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大约有万人感染戊型肝炎,多万急性戊肝病例,5.7万例与戊肝有关的死亡。全国疫情数据显示,全国戊肝发病例数已连续两年超过甲肝,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首要病因。烟台市属戊肝高发地区,病例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一多。戊肝发病以中年人、老年人为主,戊肝对孕妇、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和婴幼儿杀伤力更强。孕妇感染戊肝易引起胎儿流产、早产、死胎,1/3感染孕妇自身会出现重型肝炎,死亡率高达20%。慢性肝病患者44%-83%有重叠感染戊肝的风险,感染后死亡率高达75%。 预防甲肝和戊肝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生食瓜果蔬菜要洗净。生熟食品要分开。对一些自身易携带病毒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保护水源,不要让粪便及污物污染水源,搞好饮水卫生。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预防甲肝和戊肝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疫苗,没有免疫史和患病史的人均应接种。甲肝疫苗分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适于1.5岁以上人群使用,减毒活疫苗接种一针,灭活疫苗按照“0,6”程序全程接种两针。戊肝疫苗按“0.1.6”程序全程接种3针。育龄期妇女、中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食品从业人员等均应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