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要求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治疗率能够达到80%。 一、中国慢性乙肝现状 据估计,中国有万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有约万的乙肝患者,他们不仅要承受乙肝对身体的损害,还可能面对公众的误解和歧视。“乙肝大国”的帽子仍然无法摘除。 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5%,肝癌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提高。肝硬化和未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是中国肝癌的主要病因。 二、中国乙肝防治的差距 (一)诊断:目前我国只有18%乙肝患者被诊断; (二)治疗:现在我国只有11%患者接受治疗; (三)传播:少数高病毒水平母亲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三、中国行动 (一)诊疗策略 1.关于传染性: 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也未发现乙肝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2.早筛查、早诊断 (1)鼓励一般人群在常规体检或就诊时检测乙肝两对半; (2)重视对高危人群、孕妇、接受抗肿瘤(化疗或放射治疗)、免疫抑制剂和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DAA)治疗者、艾滋病患者的筛查。对两对半中均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 3.早预防 乙肝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 (1)乙肝孕妇:乙肝病毒数较高的孕妇于妊娠末期进行抗病毒治 (2)乙肝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4.积极治疗 只要病毒复制、肝功能持续异常(>ULN)且排除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均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5.应检尽检:鼓励大家查乙肝两对半。 6.明确用药选择: 明确提出首选抗病毒力强、耐药发生率低的一线药物(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并建议对正在使用非一线药物的患者,尽快换用一线抗病毒药物。 (二)高危因素 1.男性、年龄>40岁、一级亲属肝癌家族史、糖尿病等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失败或耐药或存在低病毒血症等,均会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 2.酒精是一级致癌物; 3.进来一些研究发现香烟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尼古丁均为致癌物质,会直接损害肝细胞; 4.黄曲霉素:高温都无法消灭。包含在发霉的粮食或食品、与生活相关的物品如筷子、菜板中等; 5.马兜磷酸:广泛存在于某些天然中草药中; 6.代谢综合征也是乙肝患者的危险因素: (1)腹部肥胖(男性腰围>cm,女性腰围>88cm); (2)高甘油三酯血症; (3)高密度脂蛋白; (4)高血压(>/80mm/dl); (5)高空腹血糖水平(>mg/dl)。 (三)药品价格下整 抗病毒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需要终身服药,费用一直是患者担心的问题。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由国家集体采购药品,治疗乙肝的一线药物价格大幅度下调,目前上海市国产恩替卡韦28粒一盒7.69元,替诺福韦30粒一盒13.98元,患者即便自费挂号(没有上海医保)且联合用药,一个月的费用也不到50元,治疗费用已不是患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患者“应治尽治”提供了极大的经济保障。 因此,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年中国消除乙肝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来源:感染科蒋立会 制作:灏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