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疾控中心通报甲肝处于高度散发状态防

发布时间:2020-10-11

辽宁疾控中心通报:甲肝处于高度散发状态!防病,要这样!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月10日通报:辽宁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目前处于高度散发状态……粪—口途径是甲肝传播的主要途径,甲肝病毒可以在贝类为主的海产品中蓄积,辽宁省有近半数沿海城市,居民素有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的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应该为我省甲肝发病的主要原因……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图

近期还能不能吃海鲜?

专家:能吃,要洗干净,煮熟吃。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一般及支持治疗为主,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甲肝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甲肝的潜伏期为2—6周,平均为30天,病人自感染甲肝后2~4周开始随粪便排出病毒,持续约3周,至临床症状出现后2—3周或黄疸出现后1周消失。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甲肝也是病毒引起的疾病,年上海曾经历甲肝大爆发疫情,甲肝在中国抗疫史中也不陌生!

这次危机的爆发,“训练”了上海应付疫情的超能力。

32年前年的上海甲肝疫情,3个月内感染了近30万人。1月19日,全市一天大约发病人,之后的患者人数便成倍增加,至1月底,有时一天新增的甲肝病人甚至达到一万例左右,2月1日那天的新增病例数则高达1.9万例。上海市卫生防疫站疫情统计,1月29日至3月21日,甲肝发病共计例,死亡31例。

疫情源于毛蚶。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主要由于食用HAV污染的毛蚶引起。

上海市场比较常见的毛蚶来自于山东潍坊海域,大多以养殖为主。而这一年,攻占了上海人餐桌的毛蚶,来自更便宜的江苏启东。由于启东沿江城市和农村有大量生活污水通过长江排泄,污染相对严重,而毛蚶吸附力极强。

1月初,全市因腹泻而急诊的病人就特别多,而这些腹泻病人的饮食史中,绝大多数都吃过毛蚶。甲肝有两到六周的潜伏期,菌痢则很短,痢疾的流行,也许会是甲肝流行的先兆。1月中下旬,甲肝迎来了大爆发。当时上海政府的反应奇快,疫情发生后几天内,上海市政府就在全市禁止毛蚶售卖,禁食毛蚶。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洗脑式卫生宣传开始了。

医院总共也就5.5万张病床,没办法集中安置这么多甲肝病人。上海市政府却制订了应收尽收的策略,“医院外面就多了一个传染源,很容易增加一批新病人”。那时候,全市各个企事业单位,全力腾空安置病人。学校的教室被用作隔离的病房,企业都开辟了厂房、库房等来安置甲肝病人。

甲肝虽然来势汹汹,但甲肝并不像乙肝那样可怕,甲肝属于自愈性疾病。甲肝的治疗很简单,就是让病人卧床休息,每天补充维生素,主要是隔离静养。上海人自觉地隔离,有效地避免了交叉感染,对减少新发病例,起到了关键作用。到了3月上旬,全市新发病例数明显下降。

这次疫情也让上海人最先养成了“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饭店里面使用公筷和分餐的做法也是在那时得到普及。得益于这次危机的爆发,“训练”了上海应付疫情的能力。

甲肝患者具有传染性,上吐下泻的排泄物都携带病毒,所以必须要全部隔离起来。事后统计,被人传染的人不到20%,80%的人都是自己直接吃生毛蚶吃出来的。上海本地人原来并没有吃毛蚶的习惯,但上海移民中有大量的宁波人,他们把吃毛蚶刺身的习惯也传播到了上海。他们并不会煮熟,而是用开水烫一下就直接吃。毛蚶当年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很像前两年的麻辣小龙虾,网红级食品,但是很贵。直到年底,突然出现了江苏启动运来的便宜毛蚶。启动毛蚶价格最便宜的时候,只要2毛钱一斤。

  

甲肝的潜伏期非常长,要4周,最初上吐下泻的时候,会以为是痢疾,而还没表现出肝炎的症状。但这时候排泄物里,已经有很多甲肝病毒,可以感染没吃毛蚶的人。这次发病的大多是年轻人,集中在20-39岁之间,40岁以上的人反而很少。

那时候也曾经有对上海人的公开歧视的现象,上海当时总共万人,感染的有30万!上海出产的产品和从上海买的东西都被当做垃圾扔掉!报纸都不得不公开解释,说并不是每个上海人都有甲肝病毒:

上海甲肝大爆发,短短两个月就完美解决了,当年4月份就让大家近乎忘了这件事。来得快,去得也快。其实年时候,宁波就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甲肝,当时也查到是毛蚶,但那是他们的传统食物,吃了成百上千年了,也没事啊。甲肝平息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年启东已经流行甲肝,大量被污染的毛蚶集中运送到上海,上海市民短时间内吃下去太多的甲肝病毒,他们的免疫系统就撑不住了。而年纪大的人也没少吃毛蚶,年轻人的抵抗力怎么还不如老年人?研究人员发现,在20-39岁的年轻人体内,具有甲肝病毒抗体的比例不到50%,而40岁以上中老年人,超过90%的人都有甲肝病毒抗体!

其实年纪大的人,曾经都吃过带有少量甲肝病毒的毛蚶,或者接触过这种病毒,但是量少不足以致病,或者发病症状不明显,但已经对病毒产生了抗体和快速自愈力。年轻人,还没有机会吃过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而短时间里又吃下去足够多的病毒量,就发病了。躲过瘟疫,是因为自己已经对甲肝免疫,所以拥有更强的抵抗力。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在街边乱吃东西,……”这些卫生常识你都非常在意,也还是有可能病从口入!玛丽·梅伦以“伤寒玛丽”的绰号留名于世界医学史。美国人有时还会开玩笑,把的患上传染病的朋友为“伤寒玛丽”。

瑞士小说家J.F.菲德斯皮尔(J.F.Federspiel)根据伤寒玛丽的故事写小说《伤寒玛丽民谣》(DieBalladevonderTyphoidMary)。作者以时空交错的方式描述了百年前纽约市发生的这个真实事件。小说中,玛丽·梅伦是一个快乐的纽约寻梦的女孩。她以一手好厨艺受到东家的赞赏,但她在自己不觉察的情况下成为了“伤寒杀手”,到处传播了可怕的伤寒病菌,随着玛丽所经过的地方不断有人因伤寒病而批量死去,人们对玛丽开始怀疑和恐惧,玛丽只能不断换工作和搬家。

但玛丽自己却始终健健康康的,她没有认为自己会有问题。当时美国卫生局派出的人员和大批警察出动,排查死因,最终锁定了玛丽·梅伦。和历史记载玛丽被隔离到孤岛不同,在小说中作者为痛苦而有些“无辜”的玛丽安排了一个黑色幽默式的结局。由玛丽·梅伦总是带来倒霉,只能不停地更换工作地点,西方人对于那些频繁跳槽的人,也会戏称为“伤寒玛丽”。

赵女士是一家证券公司副总,元旦前两周大学同学聚会吃海鲜大排档,毕业10年大家高兴,赵女士平常不爱吃的毛蚶比平时都吃的更多。过了两天,大家在同学群里都发布了有了共同的反应,肚子有些叽里咕噜,比平时多去了好几次厕所,但也没大事,也就过去了。紧接着过元旦,婆婆从国外回来,事情多、家里外边忙,休息很不好。元旦后开始感冒,出现低烧,按照感冒吃了感冒药,可不见好转,一周后体温升到38.5以上,全身不舒服,恶心、吐,尿的颜色像浓茶!到医院就医,转氨酶多(正常值0——40),确诊为急性甲型肝炎!

甲肝、戊肝等都是通过粪口而进行传播的,被病毒污染的肉、蔬菜、水果、水、餐具等都可以传播病毒,甚至马桶被污染也会有气溶胶传播危险!为什么只赵女士一人甲肝,一起吃饭的另外十几个同学怎么只是拉肚子?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有些人是由于曾经接种过疫苗,还有些人抵抗力强,有些人弱,赵女士正好赶上劳累,没有休息好,给病毒入侵打开了缺口。免疫力是随身最好的医生,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是比勤洗手、勤洗菜洗肉、不吃生菜、不吃生鲜、不吃生水果等更基础的!

医药手段治病也是要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靠药,而是自己的自愈力。注意调养和改善生活习惯,60%—70%的疾病都能够自愈。人体内自配蕴一个大“药铺”———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激素和抗体,将其排列组合,可以对抗大部分疾病。人体内自愈系统,这包括免疫力、排异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代偿能力、内分泌调节能力、应激能力等。

当人有不适或生病时,自愈系统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体一切异常信号,马上调整人体的各种功能,并及时调动各种激素和抗体。如果人体的这种能力遭到彻底破坏,即使华佗医生再世,也不可能挽救性命。

当年欧洲人征服美洲,印第安人搞不懂的是,为什么天花这种病只攻击自己人,不攻击欧洲人?其实是他们有抗体,没有天花抗体,碰到了天花,30%以上的死亡率,没死的也是因为抗到了抗体产生。

 

病毒感染,人类还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医药手段,只能以预防为主,比如打疫苗。但随着病毒广泛传播,它自身的毒性也会减弱,毒性太大的病毒把宿主杀掉同时自己也传播不下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内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抗体,有了抗体就会清除病毒,也不会再被感染。

任何自愈型感染病,重要的是膳食营养和充分修养保持自身免疫力。即使隔离,要有好心态,保证免疫力恢复的特素精准营养,让免疫力和自身活力对抗病毒。以往化解爆发性疫情的经验,其实都是个两个月时间,但保持健康确实一生要面对的人物。

膳食升级健康,特素精准导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zdgq.com/jgzl/1106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甲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