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协每日科普世界肝炎日戊型肝炎不

发布时间:2025/3/5

<

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说起肝炎,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乙肝和丙肝,对甲肝、丁肝略有耳闻,而对于戊肝却有点陌生。公众对戊肝的了解比较少,严重低估了它对人体的危害。自年以来,我国戊肝的发病率持续超过甲肝,且连续9年戊肝报告发病数超过了甲肝。而随着全球旅行和食品贸易的增加,戊肝病毒的传染率也逐年上升。一起来了解戊肝的相关知识吧!

戊肝到底是什么疾病?

戊肝,就是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它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播性疾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戊肝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危害可不小,全人群普遍易感。

戊肝如何传播?

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最常见的是通过水源、食物、餐具传播,食用未煮熟的肉制品、海产品等,也可通过血液、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暴发性流行主要由于粪便污染水源所致。

戊肝病毒对高热、氯仿等比较敏感,有研究表明,在71℃的温度下加热20分钟可以使其灭活。但酒精无法使病毒失活,因此,单纯含酒精的消毒剂无法杀灭戊型肝炎病毒。

得了戊肝有哪些表现?

戊肝病毒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后,在肝脏复制,潜伏期为2~9周,平均约为6周,潜伏期后半段,病毒开始在胆汁中出现,随粪便排出体外,同时病毒也能进入血流导致病毒血症。

戊型肝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危害是急性肝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厌油、肝区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尿色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

对孕妇、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等人群危害更大。

戊型肝炎病死率为1%~5%,但对于特殊人群而言,戊型肝炎的症状会更加严重,病死率也会大大升高,因此要格外警惕。

孕妇感染戊肝易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同时会通过母婴传播,引起新生儿戊肝或死亡。感染戊肝的大月龄孕妇很容易发生肝衰竭,病死率可达到10%~40%。

对于乙肝患者,如果同时患有戊肝,病死率会显著增高。

此外,老年戊肝患者通常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

如何把戊肝“拒之门外”?

戊型肝炎的预防需要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控制传染源。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工作,以防造成戊肝病毒经食物传播,急性戊肝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

其次,要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水源管理,注意食品卫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在外就餐选择食品卫生达标的场所,不吃生食,不喝生水,瓜果蔬菜要洗净,生熟菜板要分开,海鲜等水产品要烹饪彻底,防止病从口入。

预防戊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戊肝疫苗,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戊型肝炎疫苗在健康人群中的保护性达%,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原标题:《世界肝炎日

戊型肝炎: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zdgq.com/jgzd/1593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甲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