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面容,皮肤因肝病影响,皮肤变化,面色灰暗或面色黝黑,色素沉着,这种皮肤改变往往是长期病程后形成,在医学上一般称为“肝病面容”。 肝病面容是慢性肝病的一个特征性表现。形成肝病面容的原因主要是: 1.长期饮酒,造成肝脏的损伤,肝脏的代谢机制受到影响,导致人体对色素代谢形成障碍,造成色素沉着在人的面部皮肤,使面色看起来晦暗。 2.中医讲,肝主青色,长期饮酒的人,肝脏受到损伤,面部会自然呈现青色或晦暗的青色,这就是所谓的肝病面容,是肝脏受到损伤的明显表现。 出现“肝病面容”原因如下: (1)肝硬化者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脏不能代谢垂体前叶所分泌的黑色素细胞刺激素,促使黑色素分泌增加。 (2)由于失代偿性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的灭活减少,雌激素增加,引起体内硫氨基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减弱,酪氨酸变成黑色素的量增多所致。 (3)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表现为皮肤黯黄,无光泽,可有皮肤黄褐斑及黄色瘤形成,系血内类脂质浓度增高,沉积于皮肤所致。 其它症状 除肝病面容外,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郭朋还指出,由于饮酒,肝脏的多种功能被破坏,如蛋白质的合成、能量代谢等。这些功能受到干扰,还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比如纳呆、腹胀,肝区疼痛、消瘦等。 此外由于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所以当肝细胞发生炎症、损伤等情况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随之升高,转氨酶升高常见的症状表现就是乏力、厌油腻等。 有的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患病时间较久,常会出现“肝病面容”,表现为面色发黄带黑,无光泽,呈暗灰色,好像长时间没洗脸样,也有形容为黝黑晦暗成古铜色。其中大部分病人面色晦暗,以眼周为主,出现这种面色的原因,一般认为与肝功能不全引起垂体和肾上腺皮质等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促使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垂体中叶促黑色素分泌增加,促进黑色素的合成,致使面部及皮肤发黑,色素沉着,出现特有的“肝病面容“,另外,与雌激素增加亦有定关系。 肝病面容多出现在久治未愈的慢性肝病患者,在定程度上有辅助诊断意义但肝病面容出现与病人原有面色、周围环境与生活条件等有定关系,也不是所有慢性肝炎病人都存在,随着肝病病情好转,肝功能及内分泌功能恢复,肝病面容也可以慢慢恢复正常。 1.肝病面容产生的原因是肝脏的功能受损,肝脏代谢发生障碍,所以改善肝病面容的根本是从根源上减少肝损伤。目前治疗肝病常用的保肝降酶药物是葵花护肝片,医学专家指出,从药物组成来看,护肝片中的茵陈、绿豆、五味子、板蓝根等药物具有清热、利湿、保肝、降酶的作用,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乙醇对肝脏的损伤,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改善肝脏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酒精肝等肝病的目的。 2.青色食物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的目的,所以肝病患者应多食一些青色食物,比如菠菜、芹菜等。由于酒精肝患者长期饮酒,导致体内湿热聚集,所以饮食上应多食清淡食物,尽量避免油腻、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