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徽滁州的宋先生一家非常焦虑,他的“贴心小棉袄”——两位宝贝女儿最近都被检查出感染了丙肝。医院了解到,这对姐妹花,姐姐12岁,妹妹只有9岁,而医生怀疑,两个女孩之所以这么年轻就检查出感染丙肝,是两年前打耳洞惹的祸! 家长都没有肝炎 两个女儿却查出丙肝 宋先生的大女儿今年12岁,在学校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将近U/l。这可急坏了宋先生和妻子,急忙在当地住院治疗,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总算找到原因,原来大女儿得的是丙肝,她的检查报告显示丙肝抗体阳性,丙肝病毒复制达10的6次方。 医生告知宋先生,此病为传染病,让家属也进行检查。还好父母二人没有发现丙肝,可是9岁的妹妹虽然肝功能正常,但丙肝抗体却也是阳性,丙肝病毒复制为10的4次方。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姐妹花的HCV病毒基因检测均为1b型。这可愁坏了宋先生,自己和妻子都没有丙肝,女儿怎么会得丙肝呢? 宋先生和妻子二人带着小姐妹医院肝病科就诊,经过医生仔细询问病史,母亲告诉医生,小姐妹从来没输过血,医院补牙。这时,似乎还找不到小姐妹的感染方式。接下来母亲告知,大概2年前,她曾带着两个孩子打耳洞。医生怀疑,很可能就是打耳洞惹的祸! 打耳洞器械消毒不彻底 可能会传播病毒 医院肝病科学科带头人杨永峰主任医师介绍,丙肝和乙肝、艾滋病病毒一样也是通过血液、性、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但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及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打耳洞过程中皮肤破损,也常伴有出血,如果器械消毒不彻底,用过打耳洞的针的人携带有丙肝病毒,就可能发生感染。同时,比如纹身、纹眉、穿舌环、到不正规的诊所补牙、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等也可发生交叉感染。输血或输注血制品、单采血浆返输血细胞等的患者也可能感染丙肝。对于静脉输注毒品的人,也会导致HCV传播。普通人如果有过上述的行为,医院检查HCV抗体。 对丙肝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清除病毒,阻止其对肝脏的损害,防止出现肝硬化或肝癌。专家介绍,小姐妹花已感染丙肝病毒,病毒处于复制中。姐姐今年12岁,丙肝病毒基因检测为1b型,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来消灭丙肝病毒。妹妹今年9岁,年龄过小,定期随访,待其年龄增长后再行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 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医院输血,因输注不洁血制品而染病,现已大为改善; ●针刺,与HCV感染者共用针具(静脉毒瘾者)、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消毒不规范的纹身、文眉、打耳洞、拔牙等侵入性操作; ●母婴传播,HCVRNA检测阳性的母亲,传播给新生儿的几率约4%~7%; ●牙刷、刮胡子等日用品共用时存在皮肤黏膜破损; ●无保护性的性生活也可能传播丙肝病毒,此外月经期出血时性生活、肛交等性行为更容易导致丙肝病毒的传播; ●有多个性伴侣的人,如果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接触,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 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主要方式)、性传播(几率较小)和母婴传播(几率较小,治愈率高),其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虽然几率较小,但仍然做好保护措施和定期检查。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甚至可以永不复发,即临床上的治愈。 对于一般健康的人来说,日常性的接触,比如在共用餐具、握手、拥抱,甚至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染丙肝。此外,唾液并不能传播丙肝,如果有丙肝患者不小心打喷嚏,不用担心会被传染。像亲吻这样的密切接触传染的可能性也很小。 NBTV新闻中心整理自扬子晚报、健客健康咨询、网络丨编辑:浮笙 更多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