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鸭病毒性肝炎是幼龄鸭的一种传播快、高度致死、临床症状表现角弓反张,以肝炎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今天正业特约鸭大夫讲堂带你详细了解水禽疫病防控系列之---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诊断与防治。
鸭甲肝病毒1型和3型以及鸭星状病毒是引发鸭病毒性肝炎的元凶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为鸭肝炎病毒,该病毒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研究结果表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甲肝病毒和鸭星状病毒引起的。我国主要为鸭甲肝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禽肝病毒属,包含3种血清型,分别为鸭甲肝病毒1型(即DHV传统的血清Ⅰ型)、分离于台湾的鸭甲肝病毒2型,以及分离于韩国及中国的鸭甲肝病毒3型。近期,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又将其归纳为新的病毒种名,禽肝病毒A。而鸭星状病毒包括鸭星状病毒1型(即DHV传统的血清Ⅱ型)和鸭星状病毒2型(即传统的血清Ⅲ型)。我国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鸭甲肝病毒1型、鸭甲肝病毒3型及鸭星状病毒1型共同引起,大陆尚未分离到鸭甲肝病毒2型。鸭病毒性肝炎对6周龄以内鸭(包括北京鸭、樱桃谷鸭、番鸭等品种)均易感,临床表现为嗜睡、共济失调、角弓反张,并迅速死亡;发病率达%,可造成95%~%的雏鸭死亡,成年鸭可感染而大多数不发病,但可通过粪便排毒。自然感染情况下,该病不会在鸡、火鸡和鹅群中流行。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通过与接触病鸭或被污染的人员、工具、饲料、垫料、饮水等;鼠类和鱼类也可携带病毒成为传染源;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该病可通过垂直传播。该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饲养管理不当,如鸭舍低温潮湿,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缺乏等,均可使雏鸭发生该病。神经症状、肝脏肿大易碎是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该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发病初期雏鸭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头低垂,最后全身抽搐、背脖等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翅膀下垂,两脚痉挛性地反复踢蹬。剖检病死雏鸭,可见肝脏肿大、质脆、易碎,带有出血性瘀斑,10日龄以下发病的雏鸭肝脏常呈土黄色,10~30日龄发病的常呈灰红色或黄红色。胆囊肿胀呈长卵圆形,充满胆汁,胆汁呈褐色或墨绿色。HE染色可见到大量的肝细胞坏死、胆管增生、出血以及炎性细胞的渗出,脾脏及肾脏出现肿胀,并伴有血管阻塞。图1死亡雏鸭呈角弓反张状图2肝脏肿大,表面有点状、刷状出血(1)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等特点以及肝脏有明显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等病理特征做出初步的诊断。日龄较大的或已免疫接种的鸭发生本病的症状可能不明显,应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临床上应注意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霍乱、雏鸭副伤寒、曲霉菌病等进行鉴别诊断。(2)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的方法主要是血清学诊断技术,包括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技术、琼脂扩散试验、胶体金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疫苗抗体加中西药,综合防治鸭病毒性肝炎预防鸭病毒性肝炎,可采用以下措施:(1)一般性管理措施①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或疫场购进雏鸭,平时加强卫生消毒,定期用10%石灰乳或3%来苏儿消毒鸭舍用具。②隔离消毒:严格隔离病鸭,死鸭采用无害化处理,鸭舍、设备、用具等全面清洗,然后用5%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全群鸭每日用0.3%过氧乙酸喷雾消毒。(2)免疫接种:提高防疫意识,进行特异性预防。进雏前应了解种鸭场对该病的免疫情况。①种鸭免疫程序:1~3日龄,颈部皮下,注射鸡胚化鸭肝炎病毒疫苗0.5mL/只;开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1次,剂量为0.5~1mL/只,间隔2周后,加强免疫1次;母源抗体并不足以保护后代雏鸭完全不发生肝炎,但可使发病日龄推迟。②商品雏鸭免疫程序:1日龄商品雏鸭在颈部皮下注射鸡胚化鸭肝炎病毒疫苗0.5mL,免疫后5~7天,抗体可到达高峰,维持2个月不下降。治疗:抗体免疫加药物防控发病后立即隔离治疗,并在饲料中添加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皮下注射:①康复鸭血清或高免鸭血清0.5~1mL/只。②高免卵黄抗体0.5~1mL/只。同时,配合使用头孢噻呋钠、头孢克肟、阿米卡星等抗菌药控制细菌继发感染。或进行中药防治,在饲料中添加大青叶、黄芪、板蓝根等中草药或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加以预防,可降低发病率。文章来源:广东畜牧兽医学会作者:张雪莲、黄淑坚、黄得纯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小禽人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省性社会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广东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个人入会的流程: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