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青教授危重症肝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发布时间:2020-11-10

导读

年3月30日,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于重庆市盛大召开。本次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医院的谢青教授带来了《危重症肝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的报告,医脉通整理如下。

临床上危重症或终末期肝病患者往往是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他们的感染特点与一般人群的感染特点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主要来讨论临床上的危重症肝病,尤其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感染特点、如何处理以及感染对预后的影响因素。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情重,进展迅速,死亡率往往非常高。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肝硬化或失代偿肝硬化的基础上,在各种诱因的打击下出现的肝功能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与急性肝衰竭、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有所不同。在肝衰竭的分界线之上,有一个黄金窗口期。如果我们抓住黄金窗口期是可以逆转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ACLF诱因分类

多种诱因可使ACLF出现在慢性肝病的各阶段,例如肝脏本身原因:乙肝病毒感染的再激活、肝毒性药物、HAV或HEV的重叠感染、肝脏外科手术。除了肝脏因素,还有一些肝外因素,例如未补充白蛋白情况下大量放腹水、外科手术、消化道出血、感染,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感染因素,包括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导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加重的最重要的诱因。

一旦感染,往往容易引起肝功能的衰竭,进而导致慢加急性肝衰竭,而慢加急性肝衰竭本身是非常容易发生感染的。所以两者互为因果。

临床上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zdgq.com/jgby/11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甲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