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筷子轻又轻,承担的任务重又重。两根细细的小棍子,却挑起了帮助十几亿国人进食的重任。 一头圆一头方,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 筷子,堪称国人第一进餐用具。 相信很多人从小的时候开始,家里面用得一直都是木头筷子 在记里面木头筷子经常会出现发霉、变形的问题,有的时候还会起刺儿。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筷子的使用寿命都比较长,甚至有的时候只要筷子不坏就不会选择换掉,虽然这种理念看似是节约的方式,但其实这样的筷子却很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 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是木质筷子,竹木筷子最早出现在洪水中,当时用竹竿捕鱼以节省时间。 如今,竹筷和木筷已经成为中国最常用的筷子,但是竹木材质的筷子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发霉,比较容易发霉,长期使用无异于慢性自杀! 对很多家庭来说,一双筷子用几年是常有的事。而实际上,筷子使用时间越长,细菌数量越高。有些餐馆的筷子使用年以上,一双筷子上的细菌数高达10万个左右。 另外木筷用久了,可能会有缝隙,这些细小的裂缝也容易藏污纳垢,霉变后也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肝癌的发生和黄曲霉有着直接的关系,而筷子长时间不换就会滋生更多的霉菌。 ?适宜环境:温度在24~28℃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黄曲霉菌产毒量最高; ?易受污染食物:潮湿的玉米、花生、核桃、五谷杂粮中最容易存在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致癌力是标准致癌物二甲基硝胺的75倍。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其他的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划定为1类致癌物。 1、肝病:甲肝、戊肝 甲肝和戊肝由两种不同的病毒引起,但都通过粪口传播,如果在不经意间,和这两类肝炎患者共用杯子、碗筷,或者这两种肝炎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没有充分消毒,就有可能通过餐具传播。 2、儿科传染病: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传染性极强,6岁以下的孩子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整,更易因共用碗筷等受到病毒交叉感染。 家里如果有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应该注重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多开窗通风。 、胃病:幽门螺杆菌可能引起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病的罪魁祸首,世卫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诱发胃癌的一类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如果家中有一个人感染,其他人被感染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幽门螺杆菌可以存在胃粘膜、口腔、牙菌斑中,在聚餐时会发生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就很可能成为它的传播媒介。 建议:在外聚餐吃饭时,不要用筷子随意的翻菜,推荐使用公筷,切断传播途径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4、急性胃肠炎 据观察,近50%的人都喜欢在水龙头下双手揉搓、冲洗筷子,然后往筷笼里一插就算洗好了,以为看起来干净就是无菌了。 但是这种做法,筷子可能没有彻底洗净,仍然残留有食物残渣、油渍、病原微生物或多双筷子一起清洗时发生交叉感染。 另外,带水并留有食物残渣的筷子直接放进筷笼内,潮湿的环境以及食物残渣是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基地。 1、定期更换筷子,使用不超三个月。 筷子用久了会因为常常清洗食物残留,导致细菌附着。 有条件的最好可以三个月更换一次筷子,对自己对家人健康都好。 2、筷子烘干再储存,避免霉菌滋生。 我看到有些宝妈喜欢洗完筷子直接放到柜桶中。 这绝对是一个很错误的示范! 因为筷子在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长霉菌,甚至长毛。 有时候孩子没注意,直接往嘴巴里塞,危害极大! 所以洗完筷子之后,最好可以烘干晾干,并且定期煮沸消毒。(每周沸水煮制半小时),降低健康隐患。 、闻+看,观察是否发霉。 根据研究表示,木筷子在足够的湿度下,只要一天就能长出霉斑。 生活中常